站内

西洋参

性味:甘微苦,凉。

归经:《本草再新》:入心、肺、肾三经。

注意:中阳衰微,胃有寒湿者忌服。

①《本草从新》:脏寒者服之,即作腹痛,郁火服之,火不透发,反生寒热。

②《纲目拾遗》:忌铁器及火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(另煎和服),0.8~2钱。

功能主治:益肺阴,清虚火,生津止渴。治肺虚久嗽,失血,咽干口渴,虚热烦倦。

①《本草从新》:补肺降火,生津液,除烦倦。虚而有火者相宜。

②《药性考》:补阴退热。姜制益气,扶正气。

③《本草再新》:治肺火旺,咳嗽痰多,气虚呵喘,失血,劳伤,固精安神,生产诸虚。

④《本草求原》:清肺肾,凉心脾以降火,消暑,解酒。

⑧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能补助气分,并能补益血分。

各家论述:

1.《本草求原》:肺气本于肾,凡益肺气之药,多带微寒,但此则苦寒,唯火盛伤气,咳嗽痰血,劳伤失精者宜之。

2.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西洋参,性凉而补,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,皆可以此代之。惟白虎加人参汤中之人参,仍宜用党参,而不可代以西洋参,以其不若党参具有升发之力,能助石膏逐邪外出也。且《本经》谓人参味甘,未尝言苦,适与党参之味相符,是以古之人参,即今之党参,若西洋参与高丽参,其味皆甘而兼苦,故用于古方不宜也。

3.《增订伪药条辨》:西参滋阴降火,东参提气助火,效用相反,凡是阴虚火旺,劳嗽之人,每用真西参,则气平火敛,咳嗽渐平,若用伪光参,则反现面赤舌红,干咳痰血,口燥气促诸危象焉。

复方:

治肠红:西洋参蒸桂圆服之。(《类聚要方》)

别名:西洋人参(《本草从新》),洋参(《药性考》),西参(《增订伪药条辨》),花旗参、广东人参(《中国药植志》)。

出处:《纲目》

来源: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。选取生长3~6年的根,于秋季挖采,除去分枝、须尾,晒干。喷水湿润,撞去外皮,再用硫黄熏之,晒干后,其色白起粉者,称为"粉光西洋参"。挖起后即连皮晒干或烘干者,为"原皮西洋参"。

生境分布:原产北美,我国亦有栽培。

性状:干燥根略呈圆柱形而带纺锤状,长2~6厘米,粗0.5~1厘米,外表现细横纹及不规则的纵皱,顶端的细纹较密而呈环状。折断面平坦,淡黄色,有暗色形成层环,并散有多数红棕色树脂管及细管。由于加工不同,一般分为粉光西洋参及原皮西洋参二类,每类又因野生和栽培而有不同:

①粉光西洋参

野生者形较小,或有分歧,色白而光,外表横纹细密。体轻。气香而浓,味微甜带苦。栽培者,皮色白,细纹不及野生者紧密。体重质坚而味淡。

②原皮西洋参

野生者形粗如大拇指,或较小。外表土黄色,横纹色黑而细密。内部黄白色。体质轻松。气香味浓,品质优良。栽培者,形与野生者相似,但外皮淡黄,皮细,横纹不黑而较疏。体质结实而沉重。味较淡。以上二种均以条匀、质硬、体轻、表面横纹紧密、气清香、味浓者为佳。一般又以野生者为上品,栽培者次之。主产美国、加拿大及法国。

炮制:原药用清水喷潮,覆盖湿布,夏秋润2天,冬春润3天,取出切片,晾干。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

相关内容

十九味本草网
首页电脑版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