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节
性味:苦,温。
归经:①《本草再新》:入心、肺二经。
②《本草撮要》:入手太阴、阳明、少阴,足厥阴经。
注意:阴虚血燥者慎服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外用:浸酒涂擦。
功能主治:祛风、燥湿,舒筋,通络。治历节风痛,转筋挛急,脚气痿软,鹤膝风,跌损瘀血。
①《别录》:主百节久风,风虚,脚痹疼痛。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脚软骨节风。
③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炒焦治骨间病,能燥血中之湿。
④《滇南本草》:行经络,治痰火,筋骨疼痛,湿痹痿软,强筋骨。
⑤《本草通玄》:搜风舒筋。
⑥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鹤膝风,通气和血。
⑦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治风湿骨痛,跌打瘀痛。
各家论述:
《本草汇言》:松节,气温性燥,如足膝筋骨,有风有湿,作痛作酸,痿弱无力者,用此立痊。倘阴虚髓乏,血燥有火者,宜斟酌用之。
复方:
①治历节风,四肢疼痛犹如解落:松节三十斤(细锉,水四石煮取一石),猪椒叶三十斤(锉,煮如松节法);上二味澄清,合渍干曲五斤候发,以糯米四石五斗酿之,依家酝法酘,勿令伤冷热。第一酘时下后诸药:柏子仁五两,磁石十二两(末),独活十五两,天雄五两(炮),茵芋四两(炙),防风十两,秦艽六两,芎藭五两,人参四两,萆薢五两。上十味细切,内饭中炊之,如常酘法,酘足讫,封头四七日,押取清,适性服之,勿至醉吐。(《千金方》)
②治脚转筋疼痛挛急者:松节一两(细锉如米粒),乳香一钱。上药用银石器内,慢火炒令焦,只留一、二分性,出火毒,研细,服一钱至二钱,热木瓜酒调下。(孙用和)
③治患脚屈,积年不能行,腰脊挛痹及腹内紧结者:松节一斛,净洗,锉之,以水三斛,煮取九斗,以渍曲;又以水二斛煮滓,取一斛,渍饭。酿之如酒法,熟即取饮,多少任意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④治从高坠损,恶血攻心,胸膈烦闷:黄松木节五两(细锉)。用童子小便五合,醋五合,于砂盆内,以慢火炒,旋滴小便并醋,以尽为度,炒令干,捣细罗为散。每服,以童子热小便调下二钱,日三、四服。(《圣惠方》松节散)
⑤治牙齿历蠹,齿根黯黑:松节烧灰揩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⑥治齿风,疼痛不止:槐白皮、地骨皮各一两,松节一两(锉)。上药,捣筛为散,每用五钱,以浆一(二)中盏,煎五、七沸,去滓,热含冷吐。(《圣惠方》槐白皮散)
⑦治水田皮炎:松节、艾叶各适量,制成松艾酒精,涂抹患处。(《全展选编·皮肤科》)
别名:黄松木节(《圣惠方》),油松节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,松郎头(《药材学》)。
出处: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:为松科植物油松、马尾松或云南松的枝干的结节。多于采伐时或木器厂加工时锯取之,经过选择修整,晒干或阴干。
生境分布:全国有松树分布地区均产。
性状:干燥松节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片状,大小粗细不等,一般长5~10厘米,厚1~3厘米。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,横切面较粗糙,中心为淡棕色,边缘为深棕色而油润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呈刺状。有松节油气,味微苦。以个大、棕红色、油性足者佳。
炮制:擘碎,用水洗净,浸泡,捞出,润透,待软切片,晒干。或浸泡后置蒸笼内蒸透,乘热切片。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