蚤休(重楼)
性味:苦辛,寒,有毒。
归经:心、肝经。
注意:体虚,无实火热毒,阴证外疡及孕妇均忌服。
①《本草汇言》:热伤营阴吐衄血证忌用之。
②《本经逢原》:元气虚者禁用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;磨汁、捣汁或入散剂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涂。
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,平喘止咳,熄风定惊。治痈肿,疔疮,瘰疬,喉痹,慢性气管炎,小儿惊风抽搐,蛇虫咬伤。
①《本经》:味苦,微寒。主惊痫,摇头弄舌,热气在腹中,癫疾,痈疮,阴蚀,下三虫,去蛇毒。
②《唐本草》:醋摩疗痈肿,敷蛇毒。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胎风搐手足,能吐泻瘰疬。
④《滇南本草》:消诸疮,无名肿毒,利小便。
⑤《纲目》:去疟疾寒热。
⑥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补血行气,壮精益肾,能消百毒。
⑦《本草求原》:益脾汁,升胃之清气,上行于肺,以益血行气壮精益肾,已痨嗽内伤。活血,止血,消肿,解毒。
⑧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痔、疔疮。
⑨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治扁桃体炎。
各家论述:
①《本草汇言》:蚤休,凉血去风,解痈毒之药也。但气味苦寒,虽云凉血,不过为痈疽疮疡血热致疾者宜用,中病即止。又不可多服久服。
②《本草正义》:蚤休,乃苦泄解毒之品,濒湖谓足厥阴经之药,盖清解肝胆之郁热,熄风降气,亦能退肿消痰,利水去湿。《本经》治惊痫,摇头弄舌,皆肝阳肆虐、木火生风之症。又谓之癫疾者,癫即巅顶之巅,字亦作颠,谓是肝风上凌,直上顶巅之病。蚤休能治此症,正以苦寒泄降,能熄风阳而清气火,则气血不冲,脑经不扰,而癫疾惊痫,摇头弄舌诸病可已。若其专治痈肿,则苦寒清热,亦能解毒。治阴蚀,下三虫,亦苦寒胜湿,自能杀虫,其用浅显易知,不烦多赘。濒湖引谚语有“…痈疽如遇着,一似手拈拿”。知此草专治痈疡,古今无不推重。然此类寒凉诸品,惟阳发红肿大痛名为宜。而坚块顽木之阴症大忌,非谓凡是外科,无不统治也。
复方:
①治风毒暴肿:重台草、木鳖子(去壳)、半夏各一两。上药捣细罗为散,以酽醋调涂之;凡是热肿,熁之。(《圣惠方》重台草散)
②治妇人奶结,乳汁不通,或小儿吹乳:重楼三钱。水煎,点水酒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③治耳内生疮热痛:蚤休适量。醋磨涂患处。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④治喉痹:七叶一枝花根茎二分。研粉吞服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⑤治小儿胎风,手足搐搦:蚤休为末。每服半钱,冷水下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⑥治慢惊:栝蒌根二钱,白甘遂一钱。上用慢火炒焦黄色,研匀。每服一字,煎麝香,薄荷汤调下,无时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栝蒌汤)
⑦治肺痨久咳及哮喘:蚤休五钱。加水适量,同鸡肉或猪肺煲服。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⑧治新旧跌打内伤,止痛散瘀:七叶一枝花,童便浸四、五十天,洗净晒干研末。每服三分,酒或开水送下。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
⑨治脱肛:蚤休,用醋磨汁。外涂患部后,用纱布压送复位,每日可涂二至三次。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⑩治蛇咬伤:七叶一枝花根二钱,研末开水送服,每日二至三次;另以七叶一枝花鲜根捣烂,或加甜酒酿捣烂敷患处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⑾治中鼠莽毒:金线重楼根。磨水服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别名:蚩休(《别录》),重楼、重台、草甘遂(《唐本草》),螫休(《日华子本草》),紫河车、重楼金线(《本草图经》),白甘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,重台草(《圣惠方》),独脚莲(《滇南本草》),三层草(《纲目》),草河车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九道箍、铁灯盏、七叶一盏灯、鸳鸯虫(《分类草药性》),双层楼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多叶重楼、七子莲、铁灯台、枝花头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九层楼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,螺丝七、海螺七、灯台七(《陕西中药志》),七层塔、八角盘、孩儿掏伞(《闽东本草》),金盘托荔枝、金盘托
出处:《本经》
来源: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、金线重楼及其数种同属植物的根茎。全年可采。挖取根茎,洗净,削去须根,晒干或烘干。
生境分布:产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陕西等地。
性状:干燥根茎呈灰黄至灰褐色,圆柱形,略扁压,长4.5~8.5厘米,径2.5~3.5厘米,节结密生,呈盘状隆起,棕色鳞叶多已脱落,残留须根及其痕迹。茎基处下陷,时有灰白的残茎,周围密被棕色菲薄鳞叶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。断面平坦,粉质,黄白色至浅灰黄色。气微,略有辣味。以粗壮、干燥者为佳。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